金庸的故乡,未被开发的处女地,美的别具一格
时间:2020-06-17 来源: 作者:
查济古镇位于泾县西端,绵延数十里。“三水村中流,三塔拱四门,石桥跨河溪,两岸古建群”。古镇依河而建,三条溪水穿村而过,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。核心保护区面积达48.80公顷,古建筑从元至清,门类众多,有村门、宝塔、牌坊、庙宇、社坛、祠堂、古桥、民居、古井、惜纸炉等,好似一座古建博物馆。宝公祠、洪公祠、二甲祠、爱日堂、翔义堂、怀素堂、承美堂、红楼桥、德公厅屋为其中的代表,三雕精美,地域特色鲜明。
金庸,原名查良镛,生于浙江省海宁市,是我国武侠小说作家、新闻学家、企业家、政治评论家、社会活动家,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。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,这金庸明明出生在浙江海宁,你为何说这查济古镇是他故乡啊?
这您就有所不知了。查济古镇里现在一共有3000多村民,其中2000多人姓“查”。据族谱记载,查姓的老祖先原来姓姬,名叫姬延,在周朝的时候,封于山东济阳查地,到了那里就由姬姓改为查姓了。千百年来,查姓人氏从其发源地山东,几经辗转,迁至南方生活。查济古镇这支查姓人氏,是唐朝时候从山东迁过来的,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、池州两州刺史的查文熙。他也是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查姓名人。而本名查良镛的金庸先生祖上就是这一支,因而查济古镇也是其故乡。
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,查济古镇保存着皖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。此地有108座桥梁,108座祠堂、108 座庙宇,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。其中,桥梁40余座,祠堂30座,庙宇4座。元代建造的“德公厅屋”,位于村中水郎巷,三层门楼,厅内前檐较低,檐柱楠木质,粗矮浑圆,柱础为覆盘式,无雕琢。明代的“涌清堂”、“进士门”,雕刻细腻,结构精致。古镇内的古建筑因其历史不同,各具特色。
查济古镇倚山傍水,在展现古朴生活气息的同时也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。青砖绿瓦白墙,小桥流水人家。人们可以聆听到溪水流淌出的动人音律,可以看到饱经岁月沧桑的古祠堂、古民居,也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悠闲的乡村生活。
查济古镇未经商业开发,一切都还是纯粹质朴的模样,游人不多,整个村子依旧是闲适的调子。来到此地,在精巧雅致、古朴大方的古建筑中,感受岁月静好。
- 上一篇: 花开红树乱莺啼,草长平湖白鹭飞
- 下一篇: 景区游客火爆,涨价却惨遭打脸!无奈选择妥协......
相关文章
- 省住建厅举办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
-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...
- 省住建厅党员干部赴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
-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...
- 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—— 孝昌县小河镇 “三重蝶...
- 枣林深处文明韵 香飘万里幸福村——看衡水市武邑县朱...
- 探气象奥秘 晓农耕智慧 悟家国担当 ——六安市农业...
- 中央宣传部授予徐淙祥同志“时代楷模”称号
- 林水寨获评“安徽省农村优秀创业项目”
- 农业强国规划的核心维度与时代意义
- 助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2025年重庆市“送规划下乡...
- 夏石镇:驻点规划绘乡韵 助力乡村焕新颜